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
作者:佚名 来源于:中国时尚文化网
提起香水,每个人首先想到“法国”。像法国一样,许多国家都有代表“文化”的品牌商品。目前全球每年出产1200多吨珍珠,中国产量超过95%,已成为全球第一产珠国。珍珠,成为一个人们憧憬戴上“中国”桂冠、媲美法国香水的文化品牌。
中国珍珠产量稳坐头把“交椅”
珍珠分海水珠和淡水珠。河蚌海贝,产海水珠称“贝”,产淡水珠为“蚌”,但珍珠生产的过程都一样:贝(蚌)苗培育成大贝(蚌)后植入圆核(淡水蚌植入薄片),母贝受刺激分泌碳酸钙形成珍珠,一般而言,养殖时间越长,分泌的珠层越厚,珍珠质量越好。与珊瑚一样,海水珍珠只产于亚热带和热带温暖的水域,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日本近海、中国北部湾和太平洋、印度洋海区是世界海水珍珠生产地,主要的生产国有中国、日本、波利尼西亚(法属)、澳大利亚、印尼、菲律宾、越南等。日本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珍珠生产国,一直稳坐全球头把“交椅”,但从2000年起,日本海域由于环境污染导致马氏珠贝大量死亡,加上汽车、电子等产业的吸引,海水育珠迅速萎缩,人才及资金转移到东南亚一些国家。
由于产地分散,加上养殖以个体为主,全球海水珍珠产量很难准确统计。记者从日前在北海市举办的珍珠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获悉,2003年全球海水珍珠产量约75.6吨,中国占27.5吨,基本与日本持平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2004年中国海水珍珠的产量已超过日本。
支撑中国珍珠龙头地位的是淡水珍珠。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淡水珍珠生产国。据中国宝玉石协会统计,2003年中国淡水珍珠产量1200吨。这一数字被认为过于保守,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商会会长何乃华先生经实地走访,得出淡水珍珠年产量在1500——2000吨之间的结论。
人们印象中江浙是淡水珍珠主产地,实际上湖南才是淡水珍珠第一大省,洞庭湖周边的常德、益阳、岳阳珍珠养殖发展迅速。湖南省水产总公司副总经理贺宇文说,2004年湖南淡水珍珠产量500——520吨,占全国四成以上,江浙一带的养珠大户和香港的珍珠经销者近年纷纷到湖南投资养珠。何乃华则认为,按照湖南的养殖规模推算,中国淡水珠年产达4000吨也不足为奇。
产量霸主有“名”无“利”
尽管中国珍珠产量为全球之冠,但中国宝玉石协会披露,中国珍珠有“名”无“利”。协会副秘书长史洪岳说,2003年全球珍珠类产品销售额约50亿美元,中国只有不到5亿美元。珍珠质量差和缺乏精加工,使中国珍珠的产业链呈现“头大尾小”,上游的养殖很粗,越往下链条越细,增值最高的终端产品销售市场,成为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。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珍珠价值的国家,《尚书》中即有“珠贡”的记载。北部湾的雷州、合浦海域,历代就是采捕天然珍珠的海区,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《中国科学与文明》中称:“中国珠必产雷廉二地”,而产自雷廉的珍珠史称“南珠”,明末即有“东珠不如西珠,西珠不如南珠”之定说。
从秦代开始,天然采捕的南珠一直作为贡品,并形成了“合浦珠还”等神话为代表的南珠文化。1958年,中国第一颗人工海水珍珠在北海市海域培育成功,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,北部湾的海水珍珠养殖全面起步,到1997年达到高峰,广西、广东成为南珠主产地,并开发了以珍珠为依托的首饰、保健、药品、化妆品等系列产品。但粗放型的经营很快使产业陷入了困境,由于养殖缺乏规划,短期行为突出,重“量”不重“质”,加上市场经营混乱,恶性竞争,次珠、劣珠大量入市,南珠与“珠宝”愈行愈远,变成了一种廉价的旅游工艺品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大部分南珠珠层厚度达不到国家《养殖珍珠分级标准》“珠宝级”规定的0.3毫米。大名鼎鼎的南珠,因普遍质量低劣一度被国际珠宝博览会拒之门外。
淡水珍珠似乎正在重蹈海水珍珠的命运。1980年代以前,中国淡水珍珠不到10吨,20年后已突破1000吨,但淡水珍珠的品牌却没有树立起来。淡水珍珠第一大省湖南目前养殖面积达50万亩,但基本局限于原珠销售,没有形成产业链,高附加值的加工和相关产品开发寥寥无几。
珍珠现状引发了“质”、“量”之争。1979年曾带队到日本寻求技术合作的何乃华被日本人拒绝,他发出“我们要用淡水珍珠把你们‘淹死’”的誓言,1980年繁蚌技术获得突破,仅3年时间中国淡水珍珠产量达60吨,到1988年前后,日本淡水珠基本绝迹。从事珍珠贸易20年、现担任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商会会长的何乃华预言,世界海水珍珠生产国生存空间会被中国淡水珍珠进一步压缩,10年内世界珍珠市场将由中国人“说了算”。
但更多的人流露出忧虑。中国宝玉石协会副秘书长史洪岳认为,不能一味追求产量,提高质量,回归“珠宝”才是珍珠的正确之路,否则质量危机可能中断中国珍珠的“法国香水”之梦。
同样是海水珍珠,业内称为“南洋珠”的大溪地珍珠在世界珠宝舞台占尽“风流”。
在日前举办的北海市国际珠宝博览会上,数百家参展珍珠商展示了各自加工和开发的产品。与数量众多的南珠相比,颗粒粗大的大溪地珍珠引起人们啧啧称赏。“七分为珠,八分为宝”,但南珠真正达到七八毫米直径的为数不多,而大溪地出产的南洋珠尺寸普遍都在10毫米以上。
大溪地为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别称,位于夏威夷以南。大溪地的黑珍珠赫赫有名,已成为著名品牌,业内普遍将黑珍珠称为“大溪地珍珠”。与年产逾千吨的中国相比,大溪地珍珠产量只有10吨左右,但有两组数字令人吃惊:2003年,中国出口珍珠771吨,销售额8719万美元,均价113美元/公斤;大溪地出口8.12吨,销售额1亿多美元,均价超过1万美元/公斤。
这样大的珍珠怎样养出来?2004年11月曾到大溪地考察的中国宝石杂志社孟晓珺女士对记者说,当地的珍珠养殖有着十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。生产南珠为马氏贝,而大溪地育珠为黑碟贝,只限于当地水域中生长。马氏贝苗一般养殖两年后插核,而黑碟贝育贝时间至少3年;绝大多数马氏贝当年二三月插核,10月后就开始采珠,而黑碟贝插核后养殖期在两年左右。
马氏贝采珠称为“杀珠”,珍珠取出后贝壳大部分被丢弃;黑碟贝则是“可持续利用”:产出高品质珍珠的母贝会再度植入珠核,经15个月左右培育,产出第二茬珍珠。
珍珠与捕捞、旅游各占大溪地财源的三分之一。为发展珍珠产业,政府1991年就开办了学制两年的专业培训学校,开展从珍珠养殖、加工到营销“一条龙”内容的学习。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为大溪地珍珠产业提供了保障。
大溪地珍珠产业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突出,从养殖规模到质量要求,控制越来越严,从2004年开始,每个生产商必须持卡申请租用海面,并登记产量,定额生产;在质量方面,规定珠层不能少于0.8毫米,所有出口珍珠给珍珠产业部检测,发放质量保证书及等级证书,凡不合格产品扣留予以销毁,不允许劣珠流入市场。
与大溪地相比,差不多同时兴起的中国珍珠业却始终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,缺乏政府引导和科技投入,养殖无序,市场混乱。2004年,由于风调雨顺,大丧元气的南珠似乎有所复苏,产量与质量都有所回升;然而,记者在刚采收珍珠后的“南珠之乡”北海市营盘镇看到,从广东等地运送贝苗的汽车每天源源不断地开进,令人不无担忧:没有养殖规划和质量监控,南珠是否因增收刺激走上新的“兴衰轮回”?
孟晓珺说,大溪地珍珠国际宣传协会主席皮埃尔透露,大溪地目前仅利用约10%的内海养殖珍珠,珍珠生产潜力在年产100吨左右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大溪地珍珠是中国珍珠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。
“兄弟阋墙”何时了?
中国宝玉石协会副秘书长史洪岳先生日前在北海市一个景点参观,与解说员小姐“吵”了一架:解说员把北海出产的南珠夸得与世无双,把淡水珍珠说得一钱不值,甚至信口雌黄把南珠说成产自二三十米深海(实际不到10米)。那种“坐井观天”的偏见使对中国珍珠现状了如指掌的史先生哭笑不得。
沉浸在南珠虚幻繁荣中,一些海水珍珠养殖者和经营者对淡水珍珠不屑一顾,不愿正视南珠的质量下滑,相反不认可国家出台的《养殖珍珠分级标准》,认为南珠应另订标准。领衔制订国家标准的广西珠宝首饰检测中心主任陆东农说,因为提出“珠宝级”养殖珍珠珠层厚度应在0.3毫米以上,她一度变成众矢之的,成为北海珍珠界“不受欢迎的人”,因为北部湾目前生产的绝大部分珍珠珠层厚度不够,按照这一标准意味着都被剔离“珠宝”之列。
史洪岳说,中国的海水珍珠与淡水珍珠人工养殖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,时至今日,海水珍珠危机重重,基本上仍为个体分散状态,而淡水珍珠呈现方兴未艾之势,并出现了10多个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,加工技术也逐渐成熟,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。如果海水珍珠养殖和经营者仍沉睡在几百年前“东珠不如西珠,西珠不如南珠”的旧梦中,抱着轻视心态,贬低同行,不利于中国珍珠产业的发展。
史洪岳分析,就珍珠本身而言,海水珍珠与淡水珍珠各有优势。南珠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,与南洋珠相比,相对质地细腻,光泽柔和,与东方女性的特点相吻合。“只有认真研究南珠的特点,进行包装推介,才能增强其竞争力。”
除了质量问题,缺乏精加工及相关产品开发是珍珠产业落后的另一主要原因。珍珠的附加值与精加工及相关产品开发成正比,终端产品市场开拓是拉动产业的关键,而中国的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,基本以原珠或简单加工后销售为主。尽管有所谓首饰、药品、保健、化妆4大系列产品,但规模小,基本没有品牌企业或产品。
史洪岳先生认为,长期以来,“薄利多销”成为珍珠的经营理念,拼产量,拼价格;要发展产业,首先要摒弃这种理念,廉价是中国珍珠竞争的优势,但绝不是中国珍珠的特点。应把珍珠作为体现中国深厚历史积淀的“文化品牌”,加强政府引导,规范养殖和经营行为,提高科技含量。大溪地保护和发展珍珠产业的做法值得借鉴。
史洪岳说,中国珍珠赢得全球产量之冠,是中国一个可以争光世界的产业。在这一基础上,在营销推介形成合力,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开拓中,着力打造“中国珍珠”的共同品牌。“无论是海水还是淡水珍珠,都是中国珍珠‘长城’的一部分,海水珍珠体现中国珍珠文化内蕴,淡水珍珠显示中国珍珠实力和规模;提升整体形象,促进产业升级,增强竞争力,中国珍珠就能像法国香水、瑞士手表、比利时的钻石一样,成为中国一个光耀全球的民族品牌。
上一篇: 【大溪地珍珠】珍珠背后不为人知的价格秘密 探秘大溪地
下一篇: 中国珍珠业:出口发展动向
标签:
【相关文章】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